焦点新闻

中泰铁路新动向:泰国在乎的是什么

发行时间:2017-07-17 09:42:50  作者:UB置业

     “不光要修铁路,还要懂技术!”

      “没问题,只要你能学得会……”
      “强行闯关”的中泰铁路
 
      关于中泰铁路,咱们来总结一下最近发生的一切吧。
 
      长期关注中泰铁路进展的同志们大概都知道,这条铁路的项目进展已经“卡”了很久了。
 
      从2015年底奠基,中泰铁路就一直处于“遭遇难题——召开会议——再遭遇难题——”的无限循环当中。原本计划去年5月动工,结果不但没能如期开工,反而在2016年3月泰方单方面将铁路里程大幅度缩水,从“跨国铁路”变成一条“境内铁路”。同时,泰方不愿接受中国的贷款条件,于是宣布由泰国全资修建铁路,仅要求中方提供修建和运营技术。
 
      拿不出钱,就只好放慢脚步,先吃这一碗,再舀下一碗。于是资金短缺的泰国提出了当代铁路建设史上最短的阶段性铁路建设计划——3.5公里的试运营样板路段!国内外专家纷纷将嘴里这口老血咽下肚里,好吧,毕竟第一次,手里缺钱,心里也没底,摸着石头修路,咱们一段一段地来吧……
 
      然而,时间转眼来到2017年6月,中泰铁路仍然没有铺下一根枕木。
 
      又卡在哪里了呢?——这次是技术和人员。
 
      首先是“文件翻译”。
 
      泰方要求中方将铁路规划的一切相关文件翻译成泰语,以便泰方呈送国会拨款。好吧,毕竟中泰铁路不是“援建”项目,人家出了钱,自然承建方要把方案做好,这一点的确做得不如清迈高铁的日本人细致,那就翻译吧。
 
 
      再来,是“施工资格”。
 
      根据泰国法律相关规定,没有泰国国籍的话,任何工程设计人员禁止在泰国境内的工程项目中担任设计工作。这一条法律,是为了保障本国工程师行业的利益而制定的,曼谷城里许多地标建筑虽然都是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的作品(比如曼谷市中心新建的“啃玉米楼”),但严格来讲真的是不合规矩……不查算你走运,想查的话个个都跑不了。
 
      然而,对于中泰铁路项目,这条法律执行起来就相当蛋疼了。
 
      本来说好的,泰方出钱,中国出人出技术,当初就是这么谈的,你现在突然说中国工程师没有资格设计这条“中国技术”的铁路,那请问怎么办?
 
      还别说,泰方还真提出了解决方案——不如中方聘请几个泰国工程师,手把手教会他们,就算做是泰国工程师的设计吧。
 
      嗯……
 
      在中泰双方的相关报道中,我们再也没有看到这个“建议”的任何下文,于是不了了之。中泰铁路项目再次陷入僵局。
 
 
      转眼到了2017年中,泰国总理巴育上将自己,终于也对这一阻滞失去了耐心。6月13日,巴育责成政府“必须在9月他前去中国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之前解决问题,2017年内确保铁路动工”,并斥责政府部门的低效“让人以为政府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两天之后的6月15日,泰国军政中枢“维和委”终于动用“宪法44条”强行绕过这个绊脚石——这就是我们这几天在中国网站上看到的所谓“拼了!这个国家动用绝对权力推动中泰铁路”。
 
 
      泰国现行宪法中有一个专属军方的“44条特权条款”,大意是在国家安全和国家正常运转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军政中枢有权越过三权,强行颁布任何行政命令。这条法律虽然算不上什么“最高权力”,但的确霸气横流,立竿见影。泰国内阁执行“44条”之后,中国工程师在泰设计铁路的禁令终于得到解锁,只需中国核心设计人员再参加一个泰方主办的“能力资质测试”,这一关就算是彻底通过了。
 
      中泰铁路终于冲出堵车路段,从此进入“飙车道”了吗?
 
      依然很难说。
 
      质疑与诉求:要铁路,更要技术
 
      泰国政府用“44条”强行闯关之后,反对和质疑的声音更为激烈。泰国交通部长也临时化身热线客服,对来自各方面的疑问一一作出解释。
 
      首先发出质疑的,是司法界。
 
      “44条”这么霸道的特别法案,司法界向来心怀腹诽。巴育动用特权推进铁路项目之后,泰国民间组织“泰国宪法保护协会”秘书长石素旺连续提出“有损主权”、“提高风险”、“削弱监管”等一系列质疑。对此,泰国交通部次长也逐一进行反驳:中国在泰修建高铁,仍然在泰国的监督之下,中方也不会获得任何“治外法权”。解锁并非“豁免”,一旦施工过程出现问题,中国仍然要向泰方负责到底。
 
 
      第二波质疑,来自于工程界。
 
      说起来,毕竟是内行,工程界从不质疑中泰铁路本身的必要性,也基本认同中国制造相对于日本等国的“性价比”。工程界的着眼点在于:中泰合建高铁,泰国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技术转让”。
 
      干了这一票,必须得学会师傅的一身武艺,不然亏本啊!
 
      交通部长的解释是,中泰铁路会是一条“泰国人的铁路”, 承包商必须是泰国人,除了占该项目建设总量25%的信号系统和列车必须使用中国的以外,剩余75%的施工设备和材料也都是使用泰国的。
 
 
      除了75%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承建都来源于泰国,铁路建成后,道路两旁的开发权属于泰国,火车的驾驶员是泰国人,中方也会在列车运行、人员培训、轨道控制等方面对泰国进行充分的技术转让。中方唯一承担的,就是提供技术支持,只要铁路建成,必然会是一条“泰国人所有,泰国人收益,泰国人运营”的泰国铁路。
 
      你来建,你来开,你来运营,泰国还愁不能掌握建造和运营一条现代化高速铁路的本事吗?
 
      泰国政府是这么认为的。至于泰国民间——也就是铁道运输技术业界——是否满意这种解释?暂时不得而知。
 
 
      中国战略:只要你敢学,我们就敢教
 
      说到底,泰国朝野的诉求就是:这一单干完,我们要学会中国的技术,要像中国一样成为一个掌握高铁核心科技的“高铁大国”!
 
      无论是早期对于中国资金的拒绝,还是后期对于中国设计人员的排斥,其实根本的出发点都在于对中国技术的渴慕,对“自力更生”的追求。花这么大价钱和中国合作建铁路,不仅是为一条铁路,更是为了能顺便学会中国多年练就的一身绝活,唯此,才不枉忙活这一遭啊!
 
      对于中国而言,其实这也不算是一件坏事。
 
 
      在中国与泰国合作修建高铁的第一天起,其实中方就已经默认了泰国对“技术转让”的要求。一方面,中国在东南亚修建铁路的根本战略目标,是打通“从中国本土最终通向新加坡”的泛亚铁路交通网。技术垄断,虽然美好,但并非中国的最高目的,假如泰国孺子可教,学会了中国在铁路技术上的一身武艺,之后自主设计兴建泰国境内的其他路段高铁,那也好呀!只要能修通,谁修不是修呢?现在中泰高铁还不通老挝呢,泰国自己要是能修通,也不错啊!
 
      何况,如果泰国自身的技术是“中国流派”的嫡传,和中国的技术合作自然来日方长(不卖铁路还可以卖列车嘛)。
 
 
      另一方面,其实中国对泰国让渡的技术,只是时速较低的“准高铁技术”。这一方面的技术,在中国看来已经不算尖端,即便对泰国进行让渡,也不会对中国的高铁技术地位形成实质上的冲击。
 
      就像中国和巴铁合作的“枭龙战机”,技术让渡,也就让渡了,反正枭龙战机的技术中国早就有了,让巴铁掌握一下也没差。
 
 
      一带一路的战略格局,大于技术让渡的利益流失;且送出去的技术,也不再是值得藏着掖着的核心尖端技术——既如此,中国又怎会对泰国的高铁技术转让要求一毛不拔呢?
 
      当然不会。泰国,友邦也,你要学,我就敢教——只要你学得会。
 
 
 
      总结一下吧。
 
      中国国内的观察者们,对于中泰高铁合作的动向,我们要明确这样一个认识。那就是对于中泰铁路“是否有必要去搞”的争议,在泰国内部已经趋于尘埃落定。接下来,泰国决策层和舆论界对中泰铁路合作的讨论,将集中于“泰国能从中国那里学到多少”的层面。
 

上一篇: 泰新国货税本月16日正式生效

下一篇: 泰国人为了结婚彩礼也经常闹得鸡飞狗跳



客户案例


中国电话:+86.156-2345-1118
泰国电话:+66.0644138139
微信:ub91999
公司邮箱:kf@ub.cc
公司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东门街道湖贝路2216号华佳广场2404
版权所有:©2015-2017,Ub.cc
备案号:粤ICP备1306111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