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泰国人为了结婚彩礼也经常闹得鸡飞狗跳
发行时间:2017-07-17 09:43:55 作者:UB置业
印度人结婚,讲究嫁妆;中国人结婚,讲究房子。泰国人结婚呢?和中国大部分地区类似,男方想要娶老婆,一定要提前置办好一份厚重的彩礼。

理想状态中,这人生大事,应当是喜庆吉祥的。男人金光满面,女子笑颦如花,镀金的托盘上摆放着沉甸甸的钞票和黄金,映照出宾客啧啧称羡的赞叹,双方父母热泪盈眶的幸福,更象征着两对新人富足美满的生活,一诺千金的相伴……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只要是谈钱,终究还是伤感情的。
婚礼奇闻:新婚当天,为何新郎突然“携款潜逃”?
6月24日,对于泰国呵叻姑娘小A来说,本来是高兴的一天,因为她结婚了!
可是婚礼当天她却哭晕了,不仅礼钱缩水,新郎还携钱跑了!
原来,新郎是披集府人,2人在曼谷工作相识相爱后,双方商定结婚,礼金10万铢(2万人民币),黄金1铢重(15.2克)。
可到了婚礼当天,亲朋好友来齐,50多桌宴席已备好,仪式上盘点礼金时却发现只有5万铢和1铢重黄金,女方表示礼金不够的话之后再补上也可以,男方却回应道,“就这么点,之后不会再加。”
双方调和不成,吵了起来,新郎一气之下,直接拿着礼金上车回披集府了,也不愿到警局调解,直接关机!
然后,新娘哭晕在厕所——哭完之后,报警了。
你说这报警……告他什么呢?
新娘A表示,自己并不在乎礼金,但婚礼的所有费用将近十万泰铢(约2万RMB)都是自家出的,至少要男方赔偿这部分费用。
然而,联系几次后,新郎干脆关机,女方家属联系上的男方的亲戚后,那边的亲戚更是出口伤人道:“他再也不会回去跟这个女人结婚了!”
到了25日,新娘的父母表示,现在双方已经协商妥当,并互相理解。新郎和他的家人愿意补偿婚礼损失,并表示等这件事“风头过后”,会另举办一场婚礼,因为“女婿和女儿两人还是十分相爱的”……
嗯,老编对这场婚姻,真的很不看好啊……
娶个泰国媳妇,真的要很多彩礼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那当然!
一般的泰国家庭,聘礼会在10-50万铢之间(约2-10万元),除了现金之外还配有黄金及其他首饰等。
一般情况之下,10-50万铢的礼金会配有1-20盎司的黄金,每个家庭有所不同,有的家里可能会有10万铢现金,加有4盎司黄金、1对戒指、手链、项链等;也有的家庭会准备20万铢现金,2盎司黄金、1对戒指、项链等等......
当然,根据家境情况不同,每个家庭所下的聘礼也就有所区别,但一般家庭聘礼会在10万铢以上。
不要聘礼的情况也有,但那是凤毛麟角,也会被旁人说三道四……
可能有很多朋友会问,我交了个泰国女友,现在准备结婚,该下多少聘礼合适?
别担心,也不用瞎猜,如果需要下聘礼的,一般情况下女方会主动告诉你他们的“心理价位”,以提醒你做好准备。如果她是一般家庭,聘礼会在30-50万铢之间属于正常,包括其他黄金首饰等——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有时,这种仪式只是走个过场,有的女方家会将男方所给的聘礼全数返还,作为新人组建家庭之用,也有的不会返还!所以说,你所付的聘礼,最后归宿如何,也依据女方家境情况而定。
至于不收聘礼的泰国人,相当罕见,遇到这种家庭的女孩,就赶紧娶了吧!
想要不尴尬,结婚归结婚,礼金归礼金
介绍了这么多,老编也来说点私货吧:
捐款逃婚的新郎,算不算渣男?
当然算——再怎么不服气,也不能这样对待你未来的妻子。你哪怕先把这婚结了,以后再说这彩礼的事儿;实在不行,一开始就别整这婚礼啊。
然而在骂完不靠谱的男人后,必须要指出,大喜之日闹得这么难看,也是钱给闹出来的。
中国的情况咱不了解,但是在泰国,我们见过的双方为了礼金数额的事情闹得很僵的婚礼,那可是多了去。
给这么多成不成?
你家大业大的多给点吧。
……成,那就多给点吧。
才加这么点,她姐姐出嫁时给的可多……
我去,亲家母,咱们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我女儿当年追求者不少,你们儿子有福气啊……
行行行,再加一根金条!
再添一辆车吧,她爸年纪大了,腿脚不灵变啊……
没有了!就这么多!这个婚你们爱结不结!
…………
我们观察过的泰国百姓的婚礼(土豪除外),差不多都会有一个双方家人全体出马,各种讨价还价的过程。往往会在这个环节闹得很不愉快——当然,像上文“新郎卷款潜逃”这么奇葩的案例,还没见过,大家拉下脸来谈“价格”,一般会在婚礼进行前谈妥。谈不妥的话,也就没婚礼了。
泰国也讲“孝道”,具体体现在儿女对父母在信仰和物质上的回报。男子,靠出家来给父母积累功德,一男出家数日,父母即可得到前往佛国净土的门票;至于女儿呢,则全靠在结婚时狠狠来一单大的,以便在物质上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当然,随着时代发展,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父母,会将这笔彩礼,当成是对小夫妻的一种资助。
世界各民族的婚姻风俗,最初无不是为了实际的需求而产生的。那年头,各大农业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都是家庭,女子被男子娶过门,相当于婆家从娘家那里得到了一项珍贵的“生产工具”,必然要对娘家进行经济补偿。而娘家人为了让女儿在陌生的家庭里享有各大的财政话语权,有时也会准备一笔丰厚的“嫁妆”。
至于印度嫁妆……那是古代低种姓女性嫁入高种姓阶层的 “门票钱”,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大笑柄,在此不表。
在个人绝对从属于家族的传统社会里,一次婚姻,就是一场生意,在洞房花烛夜之前好好讨价还价一番,也是无可厚非。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在婚姻恋爱自由,男女价值平等,小家庭大行其道的2017年,我们仍让像卖儿卖女一般在结婚的礼金数额上斤斤计较,寸步不让,甚至“我辛辛苦苦养他/她这么大”“没房子就别结婚”云云,实在太过难看。
无论是彩礼,还是嫁妆,在现代社会中其实只是“锦上添花”,而不应该成为婚姻的先决条件。养女儿不易,人家养儿子也不轻松,在新婚小夫妻分家独过的前提下,高额的彩礼和嫁妆,除了面子之外,唯一合理的存在意义,应当是双方父母对子女成立新家庭的一种变相资助。
有这个资助,当然好,没有这个资助,也没啥。婚姻本来就是两个人自己的事儿,情之所至,永结同心,何苦用真金白银来衡量一份爱情的成色,用啪啪作响的算盘来勾兑一段缘分的浓度呢?
上一篇: 中泰铁路新动向:泰国在乎的是什么
下一篇: 两中国游客在泰国被海浪卷走或已丧生